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一对一 > 高中全科 >

高考文言文被动句讲解与举例

作者: --

  来源:网络

  时间: 2020-09-18 11:16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例如:

  (一)“……为……所”

  1.“……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2.“……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3.“……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二)“……见……于”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2.“……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为: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译为:荆州的百姓归附于曹操,是被兵势所逼迫。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市海淀区私立新东方学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有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速来电与北京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2578989。

热门课程

MORE

福利试听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资料领取

新东方资料站

粉丝福利

北京新东方一对一

低至66元/小时,预约即送多重好礼

一对一福利试听课,低至66元

·  一小时试听 ·  资料礼包 ·  学业规划 ·  学情报告

预约即送:一小时试听、学业规划、资料礼包、学情报告

您已提交成功,请保持手机畅通

关闭

您已提交成功,请保持手机畅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