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东方国际教育北京学校!

徐艳/刘娟/王嘉:千组留学面谈让我们知道好孩子长在什么样的家庭

作者:徐艳/刘娟/王嘉 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 发布时间:2019-02-11

  2019春节-北京新东方北美面谈第5天侧记-正月初三

  一、父母要为孩子将来要走的路做准备,而不是把路给孩子准备好。

  大年初三,北京新东方北美项目部面谈第五天。今天一天的面谈很轻松,每个家庭都很融洽,谈的很愉快。我面谈时喜欢和孩子谈,不管孩子喜不喜欢说话,我都一定要让孩子开口回答我的问题,即使父母替回答了,我也会再跟孩子确认一遍,好在今天的家长都很配合,两个问题之后家长都在旁边笑着听着,不再回答,而是鼓励孩子自己说。我这个习惯是在观察和面谈了近1000组家长之后养成的,美本精英计划每届200-300个家庭,跟随孩子的学习轨迹,发现能够自己表达自己的孩子更主动也更有韧性。

  我很喜欢观察亲子关系,也常常感叹孩子是父母的缩影,很喜欢以下三种相处模式。

  二、父母是榜样

  “我希望我长大能像我爸一样:工作能力特别强;特别能玩,不管是滑冰、钓鱼还是其他,他都很擅长,而且带上我去玩;还很开明,不干涉我的决定,我想留长头发他也同意,甚至于谈恋爱他也鼓励。”这是一个效率特别高的孩子说的话。

  孩子学习很好,也很擅长玩,我问他你是怎么做到玩和学两不耽误的?回答中他多次提到了自己的爸爸。

  今天面谈的学生中,几乎都是全家都到,但是今天的家长们都很开明,有些来了之后在门外等,有些进来之后只是静静听着不说话,偶尔说一句,也是和孩子们商量的语气。因此今天的面谈中,孩子们都相对比较积极和主动,谈的很坦诚,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不情愿的情绪,都是积极主动去寻求自己的问题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父母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人,也会主要学习对象,如果父母生活和工作积极,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如果父母是高效的开放的心态,孩子自然而然也会收到启发和感染,变成和父母类似的人。

  三、抓大放小

  今天面谈了一对高二的双胞胎,姐弟俩分数几乎一样,都不理想,我看到分数之后为难地说,你俩这是比着分数考的呀。面谈中告诉了孩子们规划路径和学习方法,孩子也都愿意执行和配合。之后家长提出学校让学生们选择意向学校,我根据孩子的分数推荐了低中高三类学校。最后家长问,那我们父母能为他们再做些什么?

  我说:首先大方向抓住就是冲刺托福和SAT,其次给孩子报对应的课程,最后帮助孩子选个中介机构,并且跟机构多沟通选校,细节的学习交给孩子自己。

  好在这对父母没有非常焦虑,也没有在孩子面前表达供两个孩子上国际部和出国读书的压力,只是再次跟孩子们确认:回去之后是否知道学习内容?能否坚持做完?最后走的时候问我哪儿有介绍美国大学的书籍。

  送走这一家四口之后,感慨了一会儿,其实在面谈时妈妈问过一次大学的学费,并且说了一句如果太贵的话确实压力大。其实出国的开支不小,不管是上国际部学校、报课外班还是找中介,但是这对父母没有因为金钱压力对孩子步步紧逼和强势质问,而是选择在大方向上进行把控就好了。

  四、积极看待问题

  今天一托福首考接近90的学生,学生对自己的分数非常不满意,面谈中我和家长都说其实分数还挺好的,只是有些科目需要再改进学习方法并且多练习。在这组面谈中,家长的提问是循序渐进的,一开始我们介绍托福的学习方法和下一次的考试目标,之后是整体的三年规划。之后家长问到活动如何做,学校学习和标化学习如何兼顾,以及提升英文能力的阅读书单。这个家长在问的时候不是单方面的简单替孩子问,而是在孩子和我的问答互动中,适时的加入问题,每个问题我回答完之后也会在纸上写出,并且就答案再做讨论,整个过程中孩子参与感很强,但是家长期望孩子做到的事情都借着我的嘴说出去了,并且跟孩子确认要求孩子确认。

  最后结束时,家长说:徐老师挺好的,你首考的分数也不错,3月继续加油。然后孩子开开心心的把面谈的记录拿走了,并且表示之后一定努力。

  与这组家长的沟通中,我深刻的感觉到了沟通的艺术。我们对于陌生人都保持了良好的沟通艺术,但是如果对于亲近的人,抱着“为你好”的心态粗暴沟通,久而久之沟通就中断了,父母与子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虽然我并未结婚也没有孩子,但是见证了这么多的家庭之后,个人认为相互学习而又互为骄傲的亲子关系是最好的关系,曾经有位家长在孩子去美国读书一年之后发了一个朋友圈-家长自己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准备,申请到了英国的研究生继续去深造了。每每想起这个事情,都觉得这位妈妈很酷!

  五

  在自己有小孩之前,我把面谈当工作,在自己有小孩的之后,我把每一次面谈都当做对于孩子未来的参与,希望我在孩子规划路上的介入是场“美丽的相遇”,而不是“无用的干预”。今天带着孩子来面谈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非常积极,父母都会鼓励孩子自己和我沟通,每次孩子在提问的时候,父母都会一双眼睛盯着自己的孩子,在适当的时候会补充想问的问题。我和徐艳老师一样,都欣赏这样的家庭。

  六

  上午面谈的最后一组家庭,孩子目前高一,月底要考托福,目前模考分数还不太高,我在给孩子做规划:

  “你看,你的阅读和听力都不到20分,前期的功夫下够。如果寒假确保阅读和听力都过20,然后春季坚持周末学习和周中练习,7月初再考一次,总分目标90,争取暑假学SAT。按照这个规划,你要增加一次托福考试。”

  我们聊的时候,孩子的妈妈一边点头,一边在手机上疯狂打字,我说完了,妈妈放下手机,笔记已经记了满屏。妈妈看着孩子,笑了笑:“老师,我很想帮她,上学也学过英语,但是不知道从哪插手,每天只能催孩子赶紧背单词,但是也知道孩子挺难的,我也帮不上什么忙。”

  之前也有不少家长提过这个问题,特别是70后的家长,自己上过大学、研究生,或曾经留过学,现在很想实实在在给孩子一些帮助。

  今天下午一场10年级孩子的面谈,妈妈干脆、利索,是今天面谈最快的一组。孩子主导全程的谈话,问题清晰,目标感强,我看到妈妈带着一个小本子来面谈,在孩子和我谈完之后,妈妈照着笔记,一个一个问着自己提前想好的问题。妈妈离开之前说“孩子,这回知道怎么准备了吧。老师,上次全程班的规划课我没赶上,好多问题想让孩子问问,我是觉得如果一开始目标就设定错了,怎么努力都是错,现在讲完明白了”。

  看着这两位妈妈,我作为课程项目的管理者,也经常思考,这些妈妈的“责任心”到底对不对,或者哪些对,哪些不对。

  七、长线留学规划

  今天最后一组家庭,妈妈进门就准备好了笔记本,跃跃欲试要开始提问,第一个问题就让我有点懵:“老师,我们家孩子初一,托福怎么考到100啊?”我说您先别着急,咱们先把情况弄明白。原来,这个初一的孩子要计划美本留学,初三选择公立国际部前要考到托福100加,学过两个月的托福,模考70多,感觉不适应就先停了,现在不知道后边怎么安排,很着急。

  我发现这位妈妈对于托福这个考试、美本申请的几大要素还都不太有概念。接下来的面谈我以半年为一个周期给孩子规划了托福的学习,既然是美本申请的话,也明确了申请需要的条件,面谈最终在妈妈疯狂的记笔记中完成,妈妈也很辛苦,回家还要转述给儿子。

  在近期的面谈中我发现,初中且美本方向的孩子按理说准备周期更长,这么早规划,应该更稳才对,但是家长越来越焦虑,着急学标化,着急出分。相比较而言,高中的孩子家长反而越来越能慢下来,让孩子把每一步走扎实,今天一位现高一的孩子妈妈在说到什么时候开始学SAT的时候,就提到“老师,我觉得您刚才说的很对,前期先把托福学扎实,然后专心弄SAT,要不到了高二两个考试都得准备,确实比较麻烦,虽然身边有同学已经开始学SAT了,但还得看自己的节奏,对吧。”

  我说这也是从学生的教训中一步步坚定了想法,我给一个高一学生安排计划,要求他必须在高一下学期的6月底托福达到90再学SAT,后边节奏才不会乱,结果他托福70出头,暑假偷偷学了SAT,高二的12月份还去参加了考试,分数可想而知,12月出分之后开始后悔,问我高二的寒假是学托福还是SAT,我也只能硬着头皮,看看还能怎么补救。

  孩子在追求诗和远方,父母就是最坚实的后备力量,这个力量很重要,但步子踩不到点上让人措手不及。

  八、阶段学习计划

  面谈有一位英语基础好的家长,我和她打了招呼,要拿来做反面教材。她自己辅导孩子考托福,说到一个方法:“我们家孩子阅读速度慢,我就给他训练阅读速度,正常一篇20分钟做完,我要求他15分钟做完,就是正确率上不去,这可怎么办”。

  我一问孩子托福才18分,就提出来不同意见:“读得慢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我们还是要判断孩子为什么读得慢,咱们看看孩子有没有这几种问题,是不是看句子的时候好多单词不认识,老得停下来猜,是不是看句子的时候一遍两遍看不懂,得看个3分钟,是不是做题的时候很难找到出题点,得再从头到尾找。如果是这样,就不是阅读速度的问题,就是英语底子还没打好。”我一说,孩子狂点头。

  再回到一开始提到的想要给孩子帮忙的家长,我们看看家长可以帮什么。这位妈妈本身也是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所以我给了一些建议:

  “父母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了解每周、每天的学习计划,清楚每天该复习什么单词、该做哪个练习。”

  我接着说:

  “比如,我刚才说需要孩子每天都复习单词,妈妈可以帮忙做做测试,偶尔还可以偷偷的从前边章节里挑单词考考孩子。再比如,我刚才建议考前两周的时候,前一天晚上可以准备好一个口语题目,第二天一早像考试一样计时15秒准备,然后再45秒答题,但是,如果前一天是自己挑的题目,可能会有印象,这时候让妈妈帮着挑个题目,说给妈妈听。最好的学习是讲给别人听,家长听个大概就好。”

  当然,大多数家长由于没有时间,或是没有英语基础,没有办法像这样参与到孩子具体的备考中。这就逼着家长、孩子、老师一起规划,规划是软性的,比辅导学习更易掌握,不必强求自己参与备考。整个面谈过程结束,我的体会是,留学规划和学习计划都是技术,不是感性的,家长看着孩子很辛苦,想帮帮忙是情理之中,但要结合自己的优势去考虑,这个忙该不该帮,怎么帮。

  有的家长就是有钱,那就当好后勤,重点关注该花什么钱;有的家长有时间,那首先要自己学习起来,先自己进步,然后在自我学习之余去协助孩子学习;还有的家长职业性强,在职场上练就思维缜密、思考敏锐,我建议先从中介入手,把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研究清楚,然后从考试规划着手,在制定好的关键时间节点鼓励并督促孩子出分。

  想到去年年底我去美国访校,在哈佛的校园里看到了印有学校logo的铅笔,因为SAT平时做题需要用到铅笔,我果断拿下,作为礼物送给学生。今天来参加面谈的家庭,我给每个孩子都送了一根印有“Harvard University”的铅笔。我的这支笔,代表的仅是一份感情,要想考出高分,还是要按照我上课的要求去做,才能用铅笔把答案选对。感性和理性不能混在一起,否则越插手越麻烦。

  九、家长不认同的想法,就是不靠谱的想法?

  今天面谈中遇到的一对父子,父亲温文尔雅,儿子初一年级。孩子喜欢音乐,正在和名家学习作曲,向往这个方向上发展,最终成为自己的职业理想。能在初一这个年纪就对未来规划有比较清晰的想法的孩子不多,但孩子的这个想法,在旁边的父亲看来,听上去像是小孩子说出的“我长大要当科学家”一样那么豪情壮志,但不靠谱。

  孩子父亲告诉我,孩子的文化课程并不差,初一年级的数学、语文、英语成绩单,在整个朝阳区也能排进百名。如果踏踏实实沿着文化课的路子走,无论在国内读还是出去读,都不至于掉队。“但是他要学习音乐的事,我觉得作为一个兴趣还可以,要是作为专业方向,我觉得不踏实。我们都是普通人,身边也没有这样的资源”。

  孩子父亲的话让我想起了过年前刚刚看到的一则网络消息,TF Boys三小只中的王源,被伯克利音乐学院录取。他去的那个学校,培养了众多格莱美获奖人才,王力宏也曾经呆过。但坐在我对面的这个孩子父亲说的担心不无道理,一是成为王源王力宏的几率低,二是人家王源应该不缺乏这样的音乐人脉,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中国美国人脉全囊括。

  但是再不靠谱的想法,也要用实证的方法来说服孩子。

  孩子父亲很认真的咨询如果去美国读高中,还要学习音乐方向,有什么合适的学校,什么录取条件,怎么申请,有什么发展,想让自己心里有点底。如果留在国内读,听说那个鼎石还有个音乐学院,这个学院怎么样?靠谱不?

  我微信里简单问了一位前途出国内部同事,是否方便接听下电话,她回复说在老家山上,信号不太好,半个小时后可以打来。

  我工作中遇到的艺术方向生不多,对艺术生的印象停留在文艺范儿,郭峰的长发,89分复议几个画面上。曾遇到一位申美国纽约帕森斯艺术学院的学生,学校录取标准90分,她考了89分,去复议口语的事情,后来成功了,帕森斯录取。

  在等待的半小时,孩子的父亲问了我寄宿和走读的区别,8升9和9升9的利弊,ISEE是什么东西?如果选择走读家庭,怎么选等等问题,边说边把信息记录在原本已经有很多字的本子页面上。

  半小时后,我拨通了前途出国专业同事的电话,她精准地说出了3所美国音乐方面比较有特点的高中学校名字,两所在东部地区,一所在加州。成绩方面,托福80分基本可以确保达到录取的基本线,但需要有音乐作品集。目前正在和名家学习的孩子,在旁边听到免提电话里的这个消息,觉得有了明确的奋斗动力,在未来一年时间有很多可以落地的事情,比如:

  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认真学托福,先实现60分小目标,目前模考40分;

  在和名家老师接触的过程中,尽量用优异的表现扩展一些音乐领域的人脉,向已经走在这条路上的人取取经。

  孩子父亲表示,不想让孩子放弃文化课,也不想过早就给孩子下定论,一定不能走音乐的路线。作为家长,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寻找一些参照的资源,比如寻找同事里有类似经历的孩子,委托孩子的音乐老师打听各种消息,到新东方寻找曾经成功的案例等等。我认同这位爸爸的做法,别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帮孩子寻找匹配的信息途径,结合信息帮助孩子作出判断,引导孩子自己拿一部分主意,这样才能在逆反的年纪拉近和孩子间的距离。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每一个人都面谈了很多家长,留学目标靠不靠谱是学生和家长的重大争论。其实,所谓“靠谱”与否,我们这些大人都难有定论,因为未来太难预测,每一个个体又都无法被大众规律所覆盖。尊重,都该是第一步。在尊重和顺从之后,我们需要去发现事实,把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做出更准确的评价。越是亲人,距离越近,越让这份尊重更大一些、这份耐心更久一点吧。

(责任编辑:admin)

预约在线测评, 免费赠送体验课

免费预约

姓 名:

电 话:

时间管理 行为重塑和托福80分说再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国际教育北京学校”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国际教育北京学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东方国际教育北京学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国际教育北京学校”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国际教育北京学校”,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有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速来电与新东方国际教育北京学校联系,电话:010-6257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