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句式里,虚词的连用不是为了表明一种语气,而是代表着一种特殊作用,这种固定形式也比较常见。
1表比较作用
常见有“孰与”“无如”“何…于…”等。
①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孰与”相当于“跟…相比谁更…”
③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无如”相当于“没有像…”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何…于…”相当于“跟…比…”。
2表被动作用
常见有“为所”“为…所…”“见…于…”等。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某种原因
常见的是“所以…”,相当于“…的原因”。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认定作用
常见的有“于是”“然也”。
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贾谊《过秦论》
“于是”相当于“在这时候”。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市海淀区私立新东方学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有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速来电与北京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257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