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北京新东方学校!报名咨询热线:010-82611818;官方微信咨询:VBJXDF

陆军工程大学

作者:- 来源:阳光高考 时间:2018-06-15 15:53

  陆军工程大学,2017年以原解放军理工大学、军械工程学院主体和重庆通信学院、工程兵学院、武汉军械士官学校为基础调整组建,是我军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工程技术与作战指挥融合的综合性工程大学。校本部座落于长江之滨、人文荟萃的六朝古都江苏南京,设有通信工程学院、野战工程学院、指挥控制工程学院、国防工程学院、研究生院5个内设学院,另设石家庄校区(河北石家庄)、通信士官学校(重庆)、军械士官学校(湖北武汉)和训练基地(江苏徐州)。

  培训任务

  以陆军通信兵、工程兵、军械装备等领域为基础,辐射陆军工程保障和新型作战力量全领域。以本科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外军留学生教育为主要培训类型,涵盖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层次,主要承担陆军通信兵、工程兵、无人机、武器装备保障(步兵、炮兵、防空兵等领域)和部分新兴专业军官培养,以及陆航飞行员、航空机务生长军官本科基础教育等任务,开设通信工程、指挥信息系统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武器系统与工程、雷达工程、导弹工程、无人系统工程等47个本科专业(含7个人防本科专业),培训总规模全军第一。

  历史底蕴

  大学各组建单位办学历史可分别追溯至上世纪30至50年代在江西宁都创办的红军无线电训练班、在黑龙江哈尔滨创设的“哈军工”工兵工程系、在山东诸城创建的“军械干部训练队”、在江苏南京创立的“二野军大”和在吉林通化创始的东北民主联军工兵学校。学校共培养出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正省(正部、正战区)级领导12名、副战区及军级领导96名和一大批英模和功臣。

  学科水平

  建有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军事工程技术为主干、理工军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化学科专业体系。现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军队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拥有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1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

  师资力量

  拥有一支院士领军、博专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求是奖”获得者5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个。

  教研成果

  近10年来,学校先后获评“军队院校教学优秀单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先进院校”、“全军政治理论课教学先进院校”、“全军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院校”。教学成果获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军队级一等奖32项;坚持面向战场、服务部队,承担大批国家、军队重大科研和战略工程建设任务,获国家、军队(省、部)级科技奖26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40项,国家发明二等奖4项,军队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70余项。近3年,学员获国际级奖励47项、国家级奖励1000余项、省(部、军队)级奖励1300余项。

  开放办学

  建有全方位多领域的开放办学机制,面向国内外、军内外连续举办11届“精武杯”军事项目对抗赛,与部队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联教联训关系,与北京大学、浪潮集团等近20个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联想集团、奇虎360等单位共建20余个联合实验室。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皇家军事学院等14所外军名校常态交流,近百次接待外军代表团来访,选派210余名学员访学,在我军院校率先开展外军生长干部学员同班施训,为80多个国家培养军事留学生3800余名。先后4次代表中国军校参加美国西点“桑赫斯特竞赛”均名列前茅。

  基础条件

  学校占地11422亩,建有教室666间、各类实验室(专修室)550个、游泳池(馆)10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4个、室内综合训练馆(含地下靶场)8个,图书馆总面积5万平方米。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数量列全军院校第2;军队重点实验室11个,数量列全军院校第1。

(责任编辑:李远航)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市海淀区私立新东方学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有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速来电与北京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257898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