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一:如何保障公开透明?
从目前公布的各高校2017年自主招生方案看,公平规范是各高校严防死守的底线。在201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自主招生信息公开和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基础上,各试点高校制定的考核程序更加严格,坚决杜绝作弊造假。
在初审阶段,不少高校可能会“刷”掉一半申请者。东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李海雄说,学校制定了严格的评审流程和标准,采用计算机网上评审系统,由80余位专家教授、招生组组长等构成的专家组经过至少两轮封闭式审核,最终初审出考生名单。
面试环节则更加严格。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说,目前,每场面试安排了300多个教授参加,5个教授面试一个学生。而且,哪个学生由哪些教授面试是现场随机抽签决定,教授的分组也是在招考期间每天发生变化。
记者登录试点高校官方网站发现,有关自主招生公开公示的信息包括:招生简章、初审入围名单、最终获得资格名单等,历年通过自招的考生姓名、性别、所在中学、生源地、面试成绩和报考学科大类都可在网上查询到。
焦点二:如何保障多元选拔而不是“掐尖”?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说,高校自主招生要选拔的是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这个制度设计的初衷是想招那些在某个单科或领域有特长,但学习成绩可能不是特别拔尖的学生。
据记者了解,前几年高校自主招生主要以竞赛为抓手来选拔“优才”,瞄准的是竞赛生。这几年,开始结合学校的特色在选才上有所拓展。今年,清华大学要求报考人文科学类的考生,要熟悉甚至能背诵国学经典典籍,其人文科学试验班需要有较好的国学基础。
李海雄说,随着今年上海、浙江两地迎来新高考,各高校将更加重视综合素质评价。今年东北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将丰富完善考生资料,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平时在校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相关信息,都将在自主招生面试时一并提供给评委。
焦点三:如何保障教育公平?
为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机会,教育部规定,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要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认真审核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在保证生源质量基础上,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申请考生适当倾斜。
不过,记者查看部分高校近年来获得自招资格的学生名单,发现多数学生来自一、二线城市的重点中学,来自县级中学的学生凤毛麟角。
一位曾参与自主招生面试的高校教授说,在自主招生面试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绝大多数拥有良好的家庭背景。他们中不少人小小年纪就游历过许多国家,眼界开阔,英文水平相当高。至少掌握一两门才艺,家里甚至从小就请名师一对一辅导。
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说,目前,一些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仍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使自主招生某种程度上变成一种“另类高考”。